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历程

出处:中心办公室 浏览次数: 1次 发布时间:2007-12-20 16:49:45
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前身是原嘉峪关市卫生防疫站,防疫站成立之前,嘉峪关地区传染病发病率较高,脊髓灰质炎1966年发病7例、1972年发病7例,民国十九年(1930年)文殊乡塔湾村流行白喉,有的村户全家染病,半数死亡。1943年春,嘉峪关乡白喉流行,死亡10余人,1966年镜铁山矿区吊大板沟,发现自毙旱獭9只,分离出3株鼠疫菌,1970年7月在祁青乡自毙旱獭分离出鼠疫杆菌。嘉峪关乡黄营村结核病发病率较高,被称为结核村。由于上述传染病的发生,迫使政府于1972年10月正式成立嘉峪关市卫生防疫站。
2003年3月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主要职责是担负国家法定的37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任务,组织实施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负责全市公共卫生检测和疾病防制技术和培训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相关措施,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第一个消除碘缺乏病,连续7年未发生鼠疫,26年未发生人间布病新病例和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的可喜成绩。地方病、计划免疫、结核病防治多次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和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基础建设和队伍构成
市卫生防疫站成立初期,从花海农场招10名知识青年,外调专业技术人员2名,共12人。政府投资4万元在市人民医院内修建平房10间,主要开展地方病监测和农村两管五改工作。
1978年市政府投资18万元,在本市镜铁路市场修建了1200平方米办公化验楼。总人数6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1人,中专学历的41人,其他学历的10人。中职12人,初职50人。主要开展地方病防治,消毒杀虫,食品、环境卫生监督,食品检验,流行病调查处理,计划免疫等。
主要设备有:救护车一辆,电冰箱4台,恒温干燥箱2台,培养箱2台,PH50酸度计一台,F732型录记仪一台,低温冰箱、分析天平等监测设备。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不断扩大,1200平方米办公化验楼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1996年至97年市政府投资金200多万元,在建设西路修建了2500平方米的卫生防疫检验办公楼。1998年新办公楼完工后,政府拨款20万,自筹资金16万元增加了原子吸收、气象色谱、电子荧光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等大型设备。还增加了电脑12台,打字机、复印机、VCD、投影仪、电视机等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
1999年省地方病办公室投资15万元,自筹资金30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的地方病检验室和门诊部。
2003年省地办室投资5万元, 市政府投资10万元对二矿地方病检验室进行了改造。
2004年我市投资约18万元配备麻疹、艾滋病监测设备,建立了艾滋病中心实验室和麻疹实验室。
政府逐年投资增加了救护车三辆,开通了流行病、结核病、地方病三条网络直报专线,电脑12台,打字机、复印机、VCD、投影仪、电视机、生物安全柜,低温冰柜等化验办公设备。
疾控中心总人数40人,高级人员2名,中级人员16名,师级人员12名,士级人员5名,其他人员5名。大专以上学历23人,中专学历8名,高中学历的9名。
二、工作成绩
1、科研成果。1978年至2006年经学术委员会推荐《嘉峪关市高中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嘉峪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一冰川古冰川水卫生学研究》、《嘉峪关地区矿泉水调查研究》获嘉峪关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嘉峪关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学研究》、《嘉峪关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调查研究》、《嘉峪关市妇幼人群维生素E营养水平研究》、《嘉峪关地区1965—2000年脊髓灰质炎流行规律预防与控制的研究》、《嘉峪关市高中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科研项目,并通过地厅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
《嘉峪关地区1965—2000年脊髓灰质炎流行规律预防与控制的研究》、《1992—2001年嘉峪关市结核病防治研究》、《嘉峪关特殊行业预防性病艾滋病现场行为干预调查工作的初探》、《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的硬度》、《嘉峪关城市自来水卫生学调查》、《“七一”冰川水卫生学研究》、《法定传染病163例报告病例逆向调查分析》、《饮食从业者手及物体表面卫生学调查》、《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调查》等30多篇优秀论文刊登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
2、突出成绩。脊髓灰质炎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但又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也是继消灭天花后,最有可能在全球消灭的第二种疾病,我市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奋斗目标,完成了无脊灰证实成果。1998年经过省卫生厅有关部门验收,以提前两年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验收标准。2000年国家卫生部有关专家验收证实嘉峪关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嘉峪关市自1980年发生最后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例至今27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
碘缺乏病是我省分布最广,受威胁人数最多,危害极为严重的地方病。全省87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受威胁人口2600多万人,我市是其中之一,碘缺乏病对人类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人类大脑发育的损害,其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智力的损伤,导致人口质量下降,影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市经过多年的努力,经2000年6月,国家卫生部评估组对我市进行了评估,确认我市是全省第一个消除碘缺乏病市,属全国实现碘缺乏病目标的市(区)之一。
威胁人民群众的伤寒、副伤寒、百日咳、流脑、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发病率有十年前712.24/10万,下降到现在的72.17/10万,下降了10倍。
结核病防治工作1978年—1991年间,也在开展,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病人是自费治疗,负担过重,因病返贫的现象非常严重。1992年国家启动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1992—2001年)》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嘉峪关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及《嘉峪关市结核病实施计划(1992—1996年)》,成功开展了世界银行贷款嘉峪关市结核病控制项目。
1987年对嘉峪关市胜利街、文殊乡的团结村进行结核病发病率调查,共检查4911人,共筛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6例,平均患病率为2.16%,高于全国1979年肺结核流调平均患病率(0.717%)的3倍,高于全省1985年结核病流调平均患病率(0.332%)的6倍。经过采用DOTS管理方式和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多年努力,20年后对我市胜利街、文殊村、团结村三个流调点进行追踪调查对比,共调查5451人, 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4例,(其中流动患者28例)发病率1.17%。(本市发病率0.66%。)比采用DOTS管理方式治疗前的2.16%降低了1.50个百分点,结核病的新发病例比20年前降低了一半多。
2005年有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支持,省疾控中心和市疾控中心联合完成甘肃省嘉峪关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项目,实现了《项目》实施方案提出的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评估90.98%)和安全套的使用率达到70%(评估78.6%)的目标,并开展同伴教育。了解了嘉峪关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的流行情况。